目前分類:說唱園地 (1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林文彬.jpg
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林文彬.jpg

撰文 林文彬

 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Nov 02 Fri 2012 01:18
  • 圓緣

撰文  林文彬

 

整理:陳永忠老師書稿後的一些感想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   林文彬老師 

 

林文彬老師、葉怡均老師在2012年四月應大陸中央電視台之邀,到北京錄節目。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學部小圖.jpg   

台灣常見的鼓曲曲種包括京韻大鼓、西河大鼓、梅花大鼓、河南墜子等,基本的表演形式多半是由演員一人演唱,自己擊鼓、板,並由一人至數人的樂隊伴奏,主要伴奏樂器是三弦,另有四胡,視演出規模增加揚琴、琵琶等。

 

演員擊的鼓叫書鼓,這種鼓不大,成扁圓形,雙面都蒙皮,通常置於鼓架子上,演員用來擊鼓的鼓箭,通常是竹製的;演唱使用的板大致有兩種,一種是檀木製的,由兩塊木板組成,叫檀板;另一種是由兩塊半月型銅片或鋼片所組成,俗稱鴛鴦板,依不同曲種而定。八角鼓是鼓曲藝術演出形式中較為獨特的一項,所用的鼓大小如鈴鼓,演員左手持鼓,右手敲擊鼓面,不用鼓箭。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學部小圖.jpg  

說書指的是只說不唱,沒有伴奏及擊節樂器,並以講述故事,非講笑話為主體的說唱曲種。說書早在漢代即有記載,唐宋時,成為具體而獨立的表演形式,稱「說話」,到元代稱「平話」,至清代形成兩大系統,南方的評話和北方的評書。

 

表演形式十分簡單,一人或坐或立,或設桌案,透過口頭說講故事進行表演,並佐以醒木、折扇、方巾等道具輔助。說書之難,難在沒有布景,又無伴奏,全靠一個人在台上說演,要抓住觀眾的心神,非得在描寫、敘述、評論和演出技術上下功夫。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學部小圖.jpg 

快書與數來寶的演出形式,都是由演出者站著,以手持擊節的小型打擊樂器自行伴奏說唱,說唱的曲詞是句式比較整齊的韻文,快書的內容是人物鮮明、戲劇性強的故事,數來寶則具備了即興演唱的特徵。

 

台灣常見的快書有山東快書和快板書兩種。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學部小圖.jpg 

相聲是所有說唱藝術中,最為人們熟悉的,起源於北京,流行全國各地。

 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學部小圖.jpg  

雙簧通常歸類為彩扮相聲,源自清末,有對黃氏父子奉詔入宮表演相聲,正巧父親無法言語,急中生智下,由兒子躲在椅後說話,他在前面配合動作,不料效果出奇的好,新的表演形式從此產生,因這對父子姓黃,故稱為「雙黃」,其後訛音變成「雙簧」。

 

由於演員一前一後扮演同一角色,又稱「雙扮藝人」,前面是「明相」,負責表情動作,行話叫「灑頭賣相」,相當於對口相聲的捧哏;後面是「暗相」,負責聲音語言,也叫「橫豎嗓音」,相當於對口相聲的逗哏。明相須根據暗相說的台詞做表演,一般情節是明相遭暗相戲弄產生笑料,暗相常有精彩口技表演,題材非常自由。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教學部小圖.jpg   

說唱藝術的形式很簡單,通常一至二人即可演出,所用的樂器和道具也不多,內容以敘事為主,也不排除寫景和抒情,具有短小精悍、通俗易懂等特色。

演出時可以說、唱,也可在說唱間進行人物的摹擬表演,和戲劇不同的是,說唱藝術是演出者以第三人稱敘事來講述故事,以敘述故事為主,輔以人物扮演。

 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學部小圖.jpg主持人:何佳文

愛FM電台http://www.aifm.my/

播出時間:每星期六早上11:15-12:00

林文彬老師談相聲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七塊板 撰文  林文彬

曲藝分類裡的「板書」項目中,有「數來寶、快板、快板書」三項,
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著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,分述如下:
 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三塊板   

撰文  邱筑君

很多學生,尤其是有看過快板書表演的人,都會在第一堂課疑惑的問,為什麼不教舞台用的七塊板,而是教三塊板。

主要因為七塊板的技巧面需求比較高,剛開始入門就學七塊板,在唸唱和節奏掌握度還不是很高的時候,很容易萌生挫折感,因此本團的林文彬老師,設計了一套簡單的三塊板。

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