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教學部小圖.jpg  作者  馬季

摘錄自「相聲藝術漫談」(1980年,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)

二、聲音、動作、表情設計

相聲表演,簡言之,包括聲音、動作、表情三個方面、注意做到聲音、動作、表情三者俱佳,那演出就算成功。

(1)聲音造型
一個段子的演出中,往往有演員的敘述評論,有人物的對話,有時出現幾個人物的聲音,所以在演出中應該認真地進行聲音造型。在聲音上對于人物稍加區別,但也只是點到而已,不一定要求〝全似〞。《舞台風雷》這個段子,是諷刺、揭露〝四人幫〞破壞文藝的罪行的,裡面寫了一個河南地方劇團的負責人,寫了幾個演員,還寫了〝胡批、亂砍、嚇唬〞幾位部長、副部長。為了烘託人物,逼真地表演一個河南地方戲劇團負責人的形像,在聲音方面,給劇團負責人的聲音造了型,從頭到尾說河南話。對於〝胡批〞,因為要表現這個〝四人幫〞黑手的〝威風〞,要辛辣地諷刺他那種〝強不知以為知〞,橫蠻霸道、以勢壓人,雞蛋裡面挑骨頭的醜惡嘴臉,所以讓他說話拉長音,好顯出他那官僚的派頭,端出他那幫凶的架子。這樣的聲音造型,有利於塑造反面人物的形像。

在聲音造型中,演員應注意把握好人物的身分口吻,表演中要變時馬上就變,要靈活自然。有的段子中,一小段臺詞要扮幾個人的聲音,這就得反復排練。如《舞台風雷》中的一段:

甲:急忙把演員叫起來,趕到劇場化裝,個個無精打采〈演員敘述口吻〉「別瞌睡呀!審查完了就睡覺,精神一點,你看人家!……壞了!」(劇團負責人口吻,河南方言)「把鬍子粘眉毛上了!」(演員敘述口吻)

所以說,要演好一個段子,在聲造型上,必須細心設計,不能馬虎,不要以為變變調,說說方言光是為了逗樂,而應該考慮到這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容,刻劃人物,充份發揮相聲的特點,達到更強烈的效果。

(2)動作造型
演出中演員自己的身段和〝入戲〞後所扮人物的舉止,這二者就是演出中的動作。是不是可以亂動一氣?有沒有設計的必要?應該有,而且要仔細考慮。相聲演出中的動作,大致可分為:

1.腳本裡規定的動作:
演員在排練時,對腳本中規定的動作,必須認真地加以考慮,採取最精煉的動作來完成。比如《舞台風雷》中有一段:

甲:這不是顯得年輕嗎?(唱)「肩扛著書本……」
乙:書本兒?
甲:(接唱)手裡拿著報紙,懷揣著雜誌,兜裡裝著筆記,腰裡別著材料上陣來!

這一段中,腳本規定的動作有:肩扛書本,手拿報紙,懷揣雜誌,兜裝筆記,腰別材料上陣來。這麼多的動作,是不是一一都要按規定完成呢?這就要精煉:用手舉一下表示肩扛書本,突出手拿報紙的動作,其餘的略略帶一下,用左手示意或用眼光示意就行了。因此,這一段的動作設計,重點就是手拿報紙的造型。如果動作過多,顯得零碎,影響語言的表達。

2.幫助表達語氣的動作:
這裡是指有些動作,不是腳本規定的,而是演員根據腳本強調什麼而設計的輔助動作。這樣的動作必須設計,否則,就達不到強調的效果。用得好,對於腳本的內容的完整表達和使包袱抖得更響大有好處。

3.代替語言的動作:
這是指演出時,演員不說話,用於做個動作或將身體擺個姿勢代替語言,而觀眾又一目瞭然。例如《新桃花源記》中,導遊者請陶淵明去游山,陶淵明用長袖拂鞋數次,沒有說話。這個動作起到了代表人物身份的作用。看來,代替語言的動作,不是可有可無,而是必不可少的。往往那些無言的動作,話雖無而意不盡,起到了"此時無聲勝有聲"的作用。

4.下意識動作:
這是一種無目的的、演員在演出中根據自己的習慣而做的動作。一個段子的演出中,除了演員特意設計的包括腳本規定的動作、輔助動作、代替語言的動作之外,其餘都是下意識動作。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習慣動作,在演出中,起到自然、瀟灑、活潑的作用。這種動作,隨著舞台經驗的豐富而越來越自然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。之所以老藝人們上臺後,有的風趣可愛,有的冷面滑稽,有的笑容可掬,有的憨厚親切,有的瀟灑脫俗,有的活潑自然,有的生氣勃勃……這都是因為他們在表演中根據自己的習慣,運用了充份體現自己獨特個性的下意識動作。所以自我一格,與別人的演出迥然不同。有的業餘相聲演員,對於相聲表演的動作的意義和作用不夠理解,往往生搬硬套地去學某個專業相聲演員的下意識動作,也就是不去努力設計腳本規定的動作,不去推敲使用哪些輔助動作和無言的動作,而是把精力集中使用在模仿、學樣子上面。這樣,演出的效果就顯得生硬、牽強、不自然。所以,業餘余演員應該把力氣花在如何精心去設計動作上,否則,演出質量是難以提高的。

在演出過程中,一逗一捧,兩人應儘量少動,動作的幅度不宜太大,主要應靠語言取勝。這樣說,不是排除動作的必要性,而是說相聲究竟不是舞蹈,應有它特殊的表現程式。應該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聽臺詞方面,動作多了分散注意力,就影響效果。在演出中,切忌胡亂動彈,千萬不要使用那些零碎動作。

(3)表情設計:
這是指在演出中,演員敘述與扮演人物時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流露。〝臉上有戲,眼睛傳神〞,這是對一個好演員善於表情的描述。相聲演員在演出中,必須運用面部表情和眼神的流露來表達人物豐富的、內在的情感。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愧、恨、羞、嘲,各種各樣的感情,都可以通過表情傳達給觀眾。不過,相聲演員的表情,應該恰如其分,不要過。如果過份,搞成擠眉弄眼,那就反而破壞內容,取得相反的效果。相聲演員的表情,應該豐富而善於變化。在排練過程中,根據內容要進行設計,敘述時怎麼傳神,〝入戲〞時怎麼逼真,一人多角時,臉部如何相應變化,這些都應做到心中有數。總的說來,有聲音,動作和表情的設計上,要做到恰到好處,不過不缺。

相聲的表演,應該是說書性的,粗線條的,扮演人物,學個聲音,一點到就完,哭或笑更是如此,不能拉長也不可能去細緻刻畫。相聲表演的動作,也不要求有連貫性或性格化,因為除了個別段子(如《新桃花源記》)外,一般的段子逗哏(即甲:)都不從頭到尾扮演一個人,而是扮演許許多多的人物。



(未完待續...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北曲文教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